【编者按】11月10日编者来到了宁都县东山坝镇的小源小学,小学有150名在校学生,而且8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而学校却只有7名教师。最近几年,来了几波年轻的教师,却都没能留得住。是什么原因让一波又一波的年轻教师走进农村,而却又黯淡的选择离去呢?编者为此走访了几位“当事人”。
小源村位于两河汇聚的三角地带,春天多洪水;一遇到暴雨天气,河床水位上升,河水倒灌进村子里来,学校就会被淹掉,严重的时候水位可以到二楼。这时学校就不得不停课。
“因为远离城市,就连镇上也有20多里的路程,加上这里交通不便,想出去一趟都很困难。我们曾经做过很多的努力尝试,希望通过来自同事们的关怀,来打消“他们”离开的念头,但成果都不大。”东山坝镇中心小学曾校长无奈的讲述着。
孩子们已经开始说普通话了
“这里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监护人都是爷爷奶奶或者亲戚,文化程度普遍很低,又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刚来的人大都听不懂客家话,所以沟通起来特别的费劲,很多家访工作根本进行不了。记得报名的时候,叫孩子的爷爷签字什么的,都要解释半天……”94年的女老师“埋怨”道。
这里的客观条件确实很差,刚来的时候简直就是一个“一无所有”。因为要留守,老师都住在学校安排的老平房里,外面也没有路灯,一到晚上就静的可怕,更别提什么网络和电脑了。当编者问起,没有网络他们是怎么打发时间的时候。93年出生的李老师,轻松的说“就绕着操场一圈圈的走呗”。
2012年,江西建行了解到小源小学困难,捐款20万元用于学校的修葺。但学校地势低洼,原址修葺根本无济于事。为了彻底解决洪水给小学带来的隐患,江西建行又捐了20万元建立新校,希望通过改善学校环境来留住老师。截止到发稿前,新建的教学楼主体架构已经完成,预计明年春即可搬入使用。
在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单位的帮助下,小源小学的基本学习设施正在逐步改善农村教师的各项福利也在社会的关注下有所改观,像赖老师这样坚守4年的老师也正在增加。但面对全国庞大的农村教师人群,温暖的阳光是不是也在普照到了他们,振兴中华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们需要更多的像建行一样的爱心人士一起加入到农村教师生存条件的改善中,留住我们的农村教师,留住我们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