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那些被“卖给”工厂的技校实习生

2014-09-28 11:11:15

连续工作11小时,只有12.5元补贴……近日,南京化工高级技工学校学生发帖称,被学校安排实习,却被企业当作正式工使用,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工时长、报酬低、工伤维权难,甚至有老师和学校专做“包工头”,把学生“卖给”工厂从中赚取回扣……技校学生实习问题频发,背后其实是技校与企业之间扭曲关系的“隐痛”。


南京化工高级技工学校化工专业学生反映,该专业一个班30多名学生被学校安排到南京华日液晶显示技术公司进行为期10周的实习。所谓实习就是在生产线上工作,时间与正式工一样两班倒,一班要工作11个小时,中间仅有1小时吃饭休息时间。如此高强度的工作,报酬只有每天12.5元。


事件被媒体关注后,南京化工高级技工学校立即撤回了这30多名学生。南京人社局介入调查发现,学生反映的实习工时长等情况属实,且这批学生中有两人未满16周岁。


南京化工高级技工学校校长郑骏说,每天12.5元是企业给学生的早餐补贴,实习结束后企业还会按实习时间发放每月1500元的补贴。他否认这是工资报酬,“学生实习无法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也就没有报酬,给多少补贴只能是企业说了算”。


此前,在河南、贵州等多地都曾出现过技校以实习名义组织学生到工厂打工的现象。有的技校变身职介,教师成为“包工头”,让“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办学思路变味走样。


学生的网络投诉和媒体的报道,让曾经以“100%就业率”和“良好校企合作”知名的南京化工高级技工学校从先进典型变成了反面教材。事发后,该校调整了实习管理办法,准备跟企业商量让实习的学生从一天两班倒转为四班倒。然而这背后却隐藏着一条技校难以逾越的红线——看企业的“脸色”行事。


“企业是技校的衣食父母。”一位在技校从事多年教学的教师说,对于自负盈亏的技校来说,很容易受制于企业而导致学生的权益被侵害。企业不接受1个月的短期实习,技校会把一年的实习教学时间集中起来,让学生几个月甚至半年都在工厂里。企业工期紧或人手不够时,技校会安排学生去顶岗,劳动强度与正式工无异。给学生实习补贴的企业比较少。


南京市人社局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该市共有各类技工院校27所,其中获得财政拨款的仅有5所。


据统计,全国有3000多万名职业院校在校生,其中每年约有1/3要参加顶岗实习,其中技工学校学生更多时间是以“工学交替”“半工半学”的形式进行教学,如何保障这部分学生的权益面临法律真空。


原文:那些被“卖给”工厂的技校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