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留住绿水青山 铸就金山银山

2014-09-26 17:27:00

共和国即将迎来六十五岁华诞。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六十五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菏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变化,蕴含着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这变化,凝聚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这变化,鼓舞着我们奋勇前进。即日起,本报将刊发国庆系列特稿,全面展示菏泽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亮点,进一步激励和鼓舞全市上下发扬“崇文尚德务实图强”的新时期菏泽精神,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为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深秋时节,漫步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赵王河畔,只见平静的水面上不时荡起一阵阵涟漪。倒映在水中的蓝天白云,将水面衬托得更加清澈、明亮。老人、孩子,还有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在河畔或健身,或嬉戏,或驻足。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画卷。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菏泽加快发展、跨越赶超的任务十分艰巨。但是,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环保优先、科学发展”战略,在转变发展方式中推进跨越式发展,在跨越式发展中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条条碧水向东流


清凌凌的水蓝盈盈的天,东鱼河的鱼虾游得欢。一大早,成武县苟村集镇张吴庄村村民刘安就来到东鱼河张庄闸附近撒网捕鱼,然后在桥头现场出售鲜活的野生鱼类,惹得过往行人争相购买。


“以前河水污染严重的时候,经常会有死鱼漂上来。现在水质越来越好了,不仅捕的鱼越来越多,还能经常看到天鹅、白鹭、大雁、黑雁等数十种野生鸟类来回飞翔。”在河边打渔十几年,刘安见证了河水水质的变迁。


菏泽成立水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市政府与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逐一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了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对全市52条重要河流、河段,全面实施了“河长”责任制,对断面水质按cod、氨氮浓度高低进行排名通报。水质达不到标准且连续两次排在后三名的县区,市政府对县区长进行约谈和媒体曝光,连续三次则对该县区实施涉水建设项目区域限批。


走进菏泽不少企业,虽然办公条件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平,但他们污水处理设备的先进程度,却丝毫不逊色于所有经济发达地区。


为全面提升企业的治污能力、提高企业主动治污的责任意识,强化企业自律行为,我市自2009年就开始在106家市控以上水污染企业建设环保“十个一工程”。企业外排废水达标率明显提高,企业环境应急能力和应急防范体系建设明显增强,形成了一套先进的环境保护工作管理体系。


1-8月份,我市三条主要河流cod平均浓度为17.5mg/l,氨氮平均浓度为0.78mg/l,稳定达到南水北调调水水质标准。三条主要河流2009年提前恢复了鱼类生长,2010年恢复了虾类生长,2011年恢复了青蛙类生长。2013年,菏泽代表山东省参加国家2012年度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继2008年之后再夺第一名,维护了山东“六连冠”荣誉。


蓝天白云不是梦


满载建筑垃圾的渣土运输车不再一路扬尘,街边的烧烤摊点都安装上了无烟烧烤炉具,工业企业上马治污工程彻底消除空气污染……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如今越来越常见,好天气也让人们更加愉快地工作、生活。


去年8月份,菏泽市委、市政府向大气污染宣战,对每个区县进行排名;对辖区内3000多家涉及废气排放的企业全部进行了排查,一一分解出责任部门,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全面提升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


我市对1727家使用锅炉和产生扬尘的企业,加大执法检查和现场督导力度。对全市81家重点异味产生企业逐一排查,督促引导企业累计投入3.2亿元进行整改。建筑工地、拆迁工地、破土开挖工程、待建空地、露天堆放场等易产生扬尘区域全部做到彻底治理。全面治理饮食服务业,171个饮食服务单位安装了油烟净化设备。市区全面推行机械化清扫加人工作业的道路保洁模式,主次干道洒水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机扫保洁率达到80%以上。成立黄标车淘汰工作领导小组,设立联合办公窗口,加快黄标车淘汰工作。2013年、2014年,分别组织千余人成立秸秆禁烧督导组,通过昼夜不间断现场巡查和固定专人盯防相结合,遏制住了秸秆焚烧污染大气的势头。


1-8月份,我市大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分别为0.049、0.038毫克/标立方米,质量水平均分居全省第6和第3位,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pm10平均浓度为0.159毫克/标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为0.098毫克/标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改善18.87%和18.33%。“蓝天白云”天数为102天,居全省第6位,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7天。


原文:留住绿水青山 铸就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