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是甜瓜成熟大量上市的时候。牡丹晚报记者昨日在菏泽高新区万福办事处曹庄社区走访发现,这里没有了往年人来车往运送甜瓜的忙碌景象,不少瓜农站在村口聊天,一片萧条的场面。众多瓜农表示,今年甜瓜价格一落千丈,收购甜瓜的客户也寥寥无几,真是愁人。
在瓜农李红领的田地里,牡丹晚报记者看到,白色的甜瓜甚是喜人,让人垂涎欲滴。
李红领介绍,他种甜瓜已有四五年时间,今年种了两亩多地。聊起今年的甜瓜价格,他直摇头。“价格太低了,每斤批发价才1元钱,不少人卖的八九毛钱一斤,赔钱是肯定了。”李红领无奈地说。他给牡丹晚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从春节栽种,一直忙到现在,肥料钱、种子钱、功夫钱、设备钱,如果一斤甜瓜卖不到1.5元,就得赔钱。
“以前每到这个时候,村里都是人山人海,现在,你看看,一辆车都没有,瓜农急得不得了。”曹庄社区甜瓜代办李合安对牡丹晚报记者说,往年这个季节,甜瓜供不应求,每斤价格在2元左右,来自东北三省、河南、安徽、北京、江苏等地的客户排着队来收购甜瓜,今年再联系这些客户,他们都不来,客户不足往年的1/3。
记者电话联系几位甜瓜收购商了解到,今年甜瓜的价格普遍较低,不光菏泽出现滞销的情况,河南驻马店、漯河等地也出现了这种情况,瓜农损失不小。
菏泽高新区万福办事处曹庄社区主任李同文介绍,万福办事处是我市甜瓜主产区之一,已有20多年的甜瓜种植历史,曹庄社区共有3000多亩地,目前甜瓜种植面积达1500亩。“十几年来,我们这里的甜瓜口感好、甜度高、水分大,往年全国各地的客户争先恐后前来收购,但是近两年,甜瓜的口感变差,这与瓜农的急功近利有一定的关系。”李同文分析说。
“你们的甜瓜不甜!”在与外地客商沟通的时候,该社区一甜瓜代办点负责人张忠军经常听到这样的回复。
张忠军介绍,在最早种植甜瓜的时候,瓜农种植较为规范,浇水、施肥较为合理,但是,近两年,不少瓜农急功近利,为了促进甜瓜加快生长,大量浇水施肥,在甜瓜成熟期之前,为了抢占市场而提前摘瓜,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甜瓜的口感。另外,今年气温忽高忽低,也给甜瓜的口感带来了影响,更加不利于甜瓜的销售。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口感差影响了销量,盲目扩大种植面积也让瓜农吃了苦头。张忠军告诉牡丹晚报记者,去年的甜瓜价格升升降降,每斤价格基本维持在2元左右,瓜农们收益不错,看到收益好,就开始扩大种植规模,致使大量甜瓜集中上市,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甜瓜滞销!一是口感差,二是信息不畅,这都影响了甜瓜的销售,对瓜农的影响则更为直接,不少瓜农得知不盈利,甚至放弃了地里的甜瓜。那么,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继续发生呢?
对此,菏泽市商务局市场运行调节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滞销事件暴露了中国农产品市场的脆弱性。农民总是靠着“去年价格”指导今年生产,去年价钱高了,来年就多种,反之,就少种,或者干脆不种。种少了,价格上涨时大呼后悔;种多了,卖不出去时,也大呼后悔。反正吃亏的总是这些信息不畅的种植者。
据牡丹晚报记者了解,近几年,无论是国家商务部,还是各地商务部门,都在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农民则以 “农业合作社”的形式“抱团”经营。在一些省份,合作社运作非常成熟,对外统一销售,对内合理安排各家农户的种植品种。然而,至今为止,万福办事处的甜瓜种植和销售,还缺乏统一的管理调节机构。
该负责人还表示,散户组织化程度太低,抵御风险能力较差,而合作组织,一是可提高议价能力,二是可以科学安排种植,实现规模化生产。 (牡丹晚报记者 韩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