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爱芬是南师大附属合兴小学的一名教师,工作中,她尽职尽责,育一方桃李;生活中,她孝老爱亲,与婆婆笑对病魔,成为社区里有名的婆媳抗癌“民星”。
“妈,今天晚上我们烧点鱼吃吃吧!”“好的呀,等会儿我就去买!”媳妇朱爱芬和婆婆金菊英说着话,看上去她们俩和大多数的婆媳一样寻常。只是,若要讲起这对婆媳之间的故事,大家就会竖起大拇指了。
朱爱芬是南师大附属合兴小学的一名教师,从嫁到婆家到现在,23年来,她和老公一直与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婆媳俩相处和睦融洽,在她俩的记忆中,从来没有红过脸的时候。朱爱芬工作忙,母亲又早逝,婆婆金菊英是她强有力的生活后盾。“和婆婆住一起,我们一天也没有分开过,时间久了,我对她很是依赖。”朱爱芬告诉记者。
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10月,婆婆和朱爱芬的父亲同时查出身患癌症,婆婆只有一个儿子,朱爱芬只好把父亲托付给两个姐姐,全身心地照顾婆婆。手术前后,朱爱芬请了假,日以继夜地伺候老人。由于婆婆患的是舌癌,手术后只能吃流食,朱爱芬便每天变着花样煮各种营养汤。生病后,婆婆心情不好常常乱发脾气,朱爱芬总是柔声细语地安慰着、鼓励着。每一次去上海就诊、复查,朱爱芬都伴随左右,一步不离。“说起来,当初就是爱芬坚持要带我去上海检查才及时发现患癌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初小两口没什么钱,为了给我治病,向亲戚朋友借了好几万,前两年才还清。”由于舌头做过手术,金菊英语速很慢,尽量让记者听清,“当时,爱芬还打算把合兴街上的一套房子卖掉用来看病,还好我挺争气,没到那一步。” 说到这,老人竟笑了起来。
可是厄运又一次降临到这个家庭。2006年4月,朱爱芬被检查出罹患宫颈癌。当时,她才37岁,儿子刚上初中,得知消息的朱爱芬觉得天要塌了。婆婆金菊英安慰她:“别怕,有我呢!”当月,朱爱芬便动了手术,从住进医院起,婆婆便寸步不离了。擦身、按摩、洗衣服、清理呕吐物……婆婆不顾自己还没恢复的病体,日夜陪伴在儿媳的病床边,毫无怨言。在上海放疗期间,年近七十、从未出过远门的婆婆每天都要早早地穿过几条街,去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食材,然后洗衣做饭,再推着媳妇从出租屋去医院放疗。“当时我的身体太差了,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全都是婆婆和老公在照顾我。他们给了我生的勇气,硬是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朱爱芬感慨道,“当时病房里有个病友,得了癌症后老公和她离婚了。和她相比,我是多么幸福,我有不离不弃、一路相随的家人!”
2012年,婆婆再次生病住院,一向乐观的她都说:“这一回,恐怕阎王老爷真的不会放过我了。”可是,儿媳妇朱爱芬怎肯轻易放弃?上海,又是两个多月难忘的日日夜夜,婆婆又挺了过来!
如今在社区里,乡邻们常常会看到婆媳俩一起说笑、一起散步。她们的感人故事也被大家传颂着。常常有患者打电话来咨询她们,有的甚至登门拜访,婆媳二人总是不厌其烦,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安慰鼓励对方,并分享一些科学的养生方法,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生命观。
一路风雨一路歌,朱爱芬回首和婆婆金菊英携手对抗病魔的日子,心里虽苦尤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