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存储大中华区总经理李海平强调,戴尔全闪存阵列并不是站在产品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是从客户角度出发。
据介绍,戴尔全闪存(All Flash)阵列和通常意义上的全闪存(Pure Flash)阵列有所不同,后者完全采用闪存存储,不能转化为普通阵列,也不能转化为闪存和传统硬盘混插的混合阵列,更为确切的说法这是一种“纯”闪存阵列。“纯闪存的问题在于容量不够,所以需要采用大量的算法去重压缩,实际也损失了性能”,李海平指出,戴尔并不通过这种方式去实现,而是通过把闪存的内容沉淀到经济性更高的硬盘上面去实现。
所以,对于企业而言,“纯”闪存是一种“革命式”的方式,其读写速度优异,但是容量和经济性是软肋,尽管闪存价格在进一步降低,但也并非是每家企业都承受的起。
“现在很多厂商无法实现数据的有效漂移,也就是在全闪存阵列和混合阵列之间做不到无缝的连接。就是说如果用户需要更大的闪存容量,他们只能通过增加SSD的数量来增加容量、保证性能。但是能不能在保证性能的时候用普通硬盘来实现容量呢?Compellent是可以做得到的。”据李海平介绍,Compellent在创立之初就一直在做数据分层,已经有十余年历史,能够把数据从T0移到T1、T1移到T2、T2移到T3,实现自动数据分层:“当闪存过来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把它放到T1里面去,自然而然就实现了分层,传统的厂商一般用控制器的方式,没有分层,所有的介质都是一样,只能做数据保护这方面的事情。”
李海平表示,戴尔通过收购的相应软件技术能够实现所有的服务器之间的闪存数据进行同步,而闪存的数据可以快速同步到存储系统,存储系统再进行分层到存储的普通硬盘,让数据“流动”起来,实现了三者打通。
“这样的结果就是实现了500万次随机读取(IOPS)”,李海平表示。
经过反复比较,网秦数据库基础架构最终选择了戴尔SharePlex数据复制解决方案和全闪存阵列,配置了六块写密集型SLC固态硬盘和六块读密集型MLC固态硬盘,其效果立竿见影。“整个访问单次业务处理时间,之前经过多轮优化拼命努力在160毫秒左右觉得不错了。现在这种情况下,当时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直接提升了100%,在不到80毫秒的范围,这是极为理想的;而清理业务大概由之前的3个小时变成15分钟能做完”,网秦IT运维经理对戴尔全闪存阵列的实施效果十分满意。
通过采用戴尔全闪存阵列,网秦数据库性能实现了质的飞跃,除此之外,网秦IT运维经理对戴尔全闪存阵列的可靠性、耗电和经济性表示肯定:“通过比较,戴尔全闪存阵列的每GB容量价格是最低的。”
“戴尔全闪存阵列就是要在性能和经济上达到平衡”,李海平表示。据介绍,目前戴尔全闪存阵列在中国已经有了大量落地实例,包括网秦、魅族、比亚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