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先后成立,而在北方,见安国军节节败退,上海和南京相继落入国民革命军手中,继在天津会议筹备一个月后,张作霖从天津坐专车入北京,同时任命由吴佩孚支持的顾维钧为国务总理宣布重新组阁。张宗昌也回到北京向张作霖提了一个建议,安国军总司令只是一个与蒋介石一样的带兵的名头,他一个小小的国民军总司令都可以选出个政府了,现在中华民国没有元首了,张作霖应该做元首。此举得到了安国军将领们的认可,但这个元首叫什么名字好呢?不叫大总统了,孙中山先生当年不是做过一个海陆空大元帅么?那蒋介石不就是他下的一个跟班么?那就顺着孙中山的名号,就按着这名字来叫。
第二天,在中南海怀仁堂张作霖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行使用权大总统职,同时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随后任命潘复为中华民国总理。在隆隆的礼炮声中,在一干安国军高级将领的陪同下,张作霖发表就职宣誓,成功登上北京政府最高元首的职位,中华民国的最后一界政府部门就此宣布成立,只不过宏大的场面和少得可怜的几位军事将领,更显得场面的冷清。
此时吴佩孚退守信阳,在信阳的军队兵变后,吴佩孚只得再次逃到郑州,这时他的处境是非常难受的,因为冯玉祥已从苏联回来,国民军在五原誓师后,已对河南造成了极大的危胁,他唯一剩下一支由靳云鄂带领的队伍,占据鸡公山的靳已经完全不听众吴佩孚指挥,很快就任大元帅的张作霖每天一封的电话陆续来了,原来他想让安国军从他现在仅有的京汉线过境,直接兵指武汉,同时要他做一个副总元帅,这是吴佩孚所不愿意面对的,他宁可给曹锟当手下,也不肯给张作霖做个副手。吴佩孚尽管情绪低落但这个臭脾气一上来,他就干脆向张作霖拒绝说,你把军火送来,我自已就能去打武汉给夺回来。
这时本无意于官场的老上司曹锟特意从保定跑到郑州安慰吴佩孚。劝吴佩孚以大局为重,让张作霖从河南武胜关南下打击北伐军,可是倔强的吴佩孚,宁可不战,不进,不退,不和,就是始终坐困郑州,这时靳云鹗也坐不住了,既然不打南方国民军,那我就打奉军。可是吴佩孚气归气,他决不会向张作霖动手,尽管是对手,但他们也结拜过兄弟,自此吴佩孚知大势已去,他手下再无兵马可调,宁可一路西逃流亡入川,受到杨森的庇护也仍旧不肯向张作霖低头,最终心灰意冷,无意于政坛,而靳云鄂也直接归降了冯玉祥,由安国军由河南进攻武汉也不了了之,仍旧龟缩于北方一带。
在北京尽管中华民国政府再次成立,面对着如日中天的的北伐战争,安国军在军事上节节败退,并没有多大辉建树,但最严峻自然是政府的财政问题,多年的内战使得北方的金融彻底崩溃,再无可搜罗之处,这时日本主动向安国军政府借出了支援之手,决定利用张作霖就任北京国家元首的时机,逼他签订《满蒙新五路协约》企图用金钱买下张作霖在东山省修建的五条铁路,如果占有了这五条铁路,基本等同于把东三省给卖给日本,张作霖一辈子都在与日本做周旋,可是做了上了中华民国的第一把宝座后,尽管军事再不事,财政再穷,他却仍旧秉承了中华民国领导者对于日本帝国的一贯作风。他以国家元首的名义对日本作了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断然拒绝日本的非份要求。这使得日本非常恼火,他觉得张作霖再无利用价值,如果直接炸死张作霖,东三省必定会陷入混乱,那时关东军直接出兵占领满蒙轻而易举。
很快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发生,中华民国的最后一任最高元首就这样在日本人的炸药中一命呜呼。而中华民国的历史,也就随着这一声炸火中迎来了末日,国民政府的北伐战争实际还在继续,可我懒得再写了,南京国民政府在不久以后,完全取代了中华民国的正统地位,只是中国军阀的内战却仍一直在继续,直到新中国的成立。历史的篇章已经翻过,我的文也写完了。
原文:中华民国的英雄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