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印度在中印边境扩军受阻:缺钱致山地军缩水

2015-04-20 07:40:59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4月16日报道,印度国防部长马诺哈尔·帕里卡尔15日表示,财政困难迫使他将印度新的第17山地打击军兵力缩减至3.5万人。


在中国印制的地图上,西藏南部有一片地区只标志寥寥无几的城镇地名。不了解情况的中国人如果想去那一带走走,离很远就会被边防军挡住,印度军队就在对面。他们会发现那片地区事实上只在中国地图上属于中国。


如果换一张印度地图,那片地区是印度的“阿鲁纳恰尔邦”,定居在那里的印度人比全西藏的人口总和还多两倍。目前中印两国的实际领土控制线是中国一直不承认的“麦克马洪线”。画在中国地图上、实际却在印度控制下的土地有九万多平方公里。


事实上,二十世纪以前,这一段中印边界从来没有明确划定过,而是以东方式的模糊形态按照传统进行实际控制,甚至有双方都不管的地段。随着英国势力沿着印度大陆不断向北扩张,与西藏发生碰撞,出现了需要以西方式主权精确划界的问题。


1914年3 月,在印度的西姆拉,英国政府代表麦克马洪提出了一条英方勘定的分界线,那条分界线与此前国际上习惯认定并在各种官方(包括英国)出版物和地图上一直沿用的分界线不同,大大向西藏纵深推进,把原本在西藏境内资源最丰富的九万多平方公里划进了大英帝国的印度殖民地。


无法确切知道当年西藏当局的动机,有一种说法是麦克马洪许诺给西藏五千支枪和五十万发子弹,还有一种说法是西藏人根本不明白边界被篡改了,如英国人贝尔所说“西藏人不会画地图”,反正西藏代表在那个条约上签了字。


因为北洋政府正在忙于内战,但也表示不承认“麦克马洪线”。即便地方政府签字,没有中央政府同意也是无效的。因此,在西姆拉会议之后二十年时间,出于担心合法性不足,英国一直没有公开宣布条约,也没有在她出版的地图上改变中印边界的传统划法。


那个传统边界和“麦克马洪线”之间所夹的九万多平方公里,就是中国和印度争执至今的。现在,中国出版的地图继续按传统划界,印度地图则早已经把“麦克马洪线”当成了正式的合法边界。


1950年以前,“麦克马洪线”只是个理论,不管双方的地图怎么画,那片地区没有驻军,不设边防,行政建制也不存在或徒有虚名,老百姓按照祖祖辈辈的方式生活,国际政治与他们无关。


1949年后,大概是新独立的印度看到一个强大的咄咄逼人的新中国正在产生,而且即将向西藏挺进,只有趁其尚未全面控制西藏以前先下手为强,从1950年,印军开始向北推进,到1953年,“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全部被印度实际控制。


解放军那时刚刚进藏,没有能力做出实质性反应。当时的印度政府在国际社会又对新中国采取友好姿态,中国也不好翻脸。


在边境扩张方面,印度一向采取锲而不舍的积极姿态。1961年11月,尼赫鲁总理向拉达克和东北边境特区驻军发出了新的命令,我们的守备部队接到了尽一切可能向前推进,积极占领整个边境。


在陆军总部的会议上,尼赫鲁说:哪一方修建一个对立的哨所,那么它就将成功地在这一特殊地域建立自己的主权,因为实际上的主权十个有九个都会得到国际法的承认。


除了印度在边境不断进逼,对1959年的西藏叛乱,印度也同情叛乱一方。印度还收留了逃亡的达赖喇嘛。叛乱藏人的游击队还以印度领土为基地继续骚扰西藏。于是,中国在1962年发动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中国原本已在军事上取得绝对优势和胜利。击溃印军,向前推进速度之快,有时连中国军队的指挥系统都无法控制。


当时中国方面除了有部队士气高,战斗力强的优势,还得到战区老百姓的支持。由于那一带历史上一直为藏文明覆盖。被称为“风流神王”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就出生在“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印控区。老百姓对西藏是有向心力的。


中国军队的供给靠老乡支前,靠牦牛运输。家家户户都出人,十二三岁的孩子也支前。还有伤员烈士,都是靠老乡背。没有老乡,很难想象最终的结果。


当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中国政府突然宣布单方面无条件撤军。中国军队接到的命令不仅是放弃全部收复的失地,撤回到“麦克马洪线”,还要再从“麦克马洪线”后撤二十公里,与印军脱离接触。


结果印军不但轻易返回原来控制的地区,又趁虚而入,继续向北蚕食推进,建哨所,修工事,反而多占了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


藏南地区比西藏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富饶的地方。那里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海拔下降到一二千米甚至几百米,有印度洋暖风的滋润,属亚热带生态环境。土地极其肥沃。植物茂盛,能够生长菠萝香蕉。自然景观奇异。


那里矿产丰富。雅鲁藏布江著名的“大拐弯”,可利用的落差2230米,可建成世界最大的水电站,装机容量最低为4500万千瓦以上,是三峡电站的四倍,投资却比三峡低得多,又没有移民、生态、战争灾难一类的问题,却被“麦克马洪线”拦腰切断。


正如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写的情歌:压根儿没见最好,也省得情思萦绕。原来不熟也好,就不会这般神魂颠倒。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4月16日报道,印度国防部长马诺哈尔·帕里卡尔15日表示,财政困难迫使他将印度新的第17山地打击军兵力缩减至3.5万人。


英媒称,国大党领导的联邦政府于2013年7月批准建立这支部队,当时批准的预算是8800亿印度卢比(约合875.6亿元人民币),帕里卡尔告诉《印度斯坦时报》,他将该部队的建军预算冻结在3800亿印度卢比,比之前少5000亿卢比。


这位部长说:“(前政府)内阁安全委员会批准了最初申请,但是实际资金在哪里?”


国大党之前领导的政府批准了9万人的部队,包括两个步兵师,三个独立的炮兵师,以及两个独立的装甲旅。一旦组建成功,这支部队将成为部署在中印有争议边界沿线的第四支专门进行打击的部队。


原文:印度在中印边境扩军受阻:缺钱致山地军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