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台上大喊反腐,台下大搞腐败”,则无论处于哪一个职位,都有可能落马,并在落马的同时,连累了那个职位。在“高危”与“安全”之间,并无特别的界定,转换只在一念间。
这表明,公众对时下的反腐风暴的关注。但是,与其费力寻找贪腐官员落马交集的“地点”,还不如查查他们交集的权力“结点”。
以昆明三任市委书记为例,梳理媒体可知,均与曾任云南省省委书记的白恩培有关联。据披露,高劲松被传曾向白恩培买官,在其职务快速升迁的2008至2012年间,白恩培曾任云南省委书记;而张田欣被调查和处分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任职文山州书记期间,在都龙锡矿改制中的违纪行为,同样指向时任省委书记的白恩培;至于仇和,用“反腐斗士”、92岁的云南政协原副主席杨维骏的话说,“白恩培的亲密战友就是仇和”。
可以说,一旦一个地方、一个行业的政治生态被扭曲,必然导致“潜规则”取代“明规则”,买官卖官、腐败横行。
说到底,并没有哪一个权力制高点天然就是“高危”,也没有哪一个就天然“安全”。只要官员在其位谋其政,能够真正按照自己在主席台上侃侃而谈的“廉政经”去践行,就不会“高危”,反之,如果“台上大喊反腐,台下大搞腐败”,则无论处于哪一个职位,都有可能落马,并在落马的同时,连累了那个职位。在“高危”与“安全”之间,并无特别的界定,转换只在一念间。
也因此,当下之计,一方面,应该继续以强力反腐一查到底、不留死角与盲区;另一方面,还是应该尽快构建相关的机制体制,从根本上约束权力,重构正常、清明的政治生态,使得官员真正“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