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特殊学校是专门招收残疾儿童、青少年的特殊教育学校。该校校长范流灵介绍,在2012年之前,学生读完初中,若想继续上学,就必须到广州聋哑学校读高中,在广州进行高考。2012年,惠州市特殊学校首次进行高中招生,首届学生一共12人。
据了解,目前聋哑学生上大学,高校实行单考单招政策。国内招收聋哑学生的高校不多。
付萍说,聋哑学生考取本科的难度比较大,“这一类高校招生是不论分数线的,只要学生报考,分数从高至低录取,招满即止。”报名时间一般是在当年高考的上一年年底。
学生可以报考多个院校,增加录取机会,最后选择自己想去的学校。这一批学生去广州考试之前,已有6名学生被外省其他院校录取了,“因为学生及其家长都不想走远,多数是想留在省内读大学,即使是被外省其他院校录取了,学生还是想参加省内的高校招生,而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是学生的理想学校。”
据了解,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今年招收50名聋哑学生,而报考人数有103人。“竞争还是挺激烈的。”付萍说。
聋哑学生参加高考的必考科目是语文、数学和英语;在专业选择上,聋哑学生能够报读的专业只有两个,分别是艺术设计和计算机应用。
班主任付萍介绍,聋哑学生的备考总体进度要比普通学校慢。“语文的考试难度和普通学校是相当的,而数学是普通学校的初三水平,英语在整个高中阶段学的都是普通学校的初中内容。”另外,学生在备考时,还要选择学习美术和计算机两门专业课内容。
今年的聋哑高考生是惠州市特殊学校的首批学生,对于准备高考,学生和老师都是零经验。
为了更好地备考,惠州市特殊学校还专门派老师到广州聋哑学校培训。付萍说,培训回来后就让学生选专业,专业课分开上,必考科目则是一起上课。
班主任付萍是数学老师,她告诉记者,对于聋哑人的备考需要更多的耐性。“上课语速要慢,还要手语同步;每一个知识点需要重复多次,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故事:22岁聋哑女生为自己争取更好的人生
残疾儿童入学较晚,这是普遍现象。今年22岁的李敏华,来自龙门县,8岁读小学一年级,目前是惠州市特殊学校高三学生。
李敏华是先天性聋哑,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也是同样的症状。她的班主任付萍告诉记者,李敏华的弟弟初中毕业后就没有继续读书了,在惠州一家电子厂里打工,而李敏华则坚持要读书。
在老师的印象中,李敏华是一个文静的女生,也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通过班主任付萍的手语翻译,记者得知,她已经在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单招单考时被录取,但是她还是想在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的考试中再拼搏一把。希望通过上大学,将来能够为自己找到一个更好的平台。
不少残疾孩子需要不定时的康复治疗,这也给一些经济并不富裕的家庭带来负担。为了支持残疾人上大学,目前从国家、省、市三级都有相关的补贴。
惠州市特殊学校高三班主任付萍介绍,以在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上大学为例,聋哑学生可以得到政府给予70%的学费补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还可以拿到一次性生活补贴1000元。如果能够拿到国家助学金的话,则一个学年可以拿到5000至8000元不等;如果拿到学校助学金,则一个学年可以拿到2000元,学校和国家的助学金可以同时领取。(撰文记者 吴志毅 摄影记者 王昌辉 实习生 王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