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政府想要民营企业进入这个领域,根本原因在于希望更高效地使用军费。”退役解放军上校岳刚说,“引入民营企业的竞争,打破以前军工集团的垄断,意味着他们将更好地钱尽其用和分配资源。”
日前,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首次公开曝光了解放军新一代装甲侦察车,这款新型战车疑似采用了南汽生产的改进型越野车做为运载底盘,并针对战场侦察车需求,对4x4越野吉普车进行改装,车身与门窗身都加装了装甲防护,能防御轻武器袭击。
4个车窗上留有对外射孔,车箱顶前部,装有带护板的武器架,可装一挺机枪或一具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做自卫武器。车体后部左右两侧,各装有2具烟雾弹发射器。车前部带自救绞盘,中国新型装甲侦察车的机动力和战场生存力已经达到国际同类战车的先进水平。从视频中我们看到该车跑起来体态轻盈,行速快捷,拐弯灵活,越野伶俐。
近日网友上传了一篇来自中央企业红旗班组(科室)标杆事迹汇编的文章,文章中首次披露了解放军第三代军用卡车竞标和性能概要。这篇文章称我军新一代军用车辆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外同期水平。全文摘要如下: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军车设计室,是中国一汽为开发新一代中型高机动性通用战术车辆而组建的专项设计开发团队。这支攻坚破难、敢打硬仗的开发团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以他们创新的智慧和拼搏的汗水,出色地完成了我军新一代军用战术车辆的开发。这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国一汽技术中心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标志着中国一汽开始重新搭建解放越野车产品平台、重振军车与越野车研制事业,而且将全面提高我军中型战术军车的机动作战和作战保障能力,缩短我军轮式车辆装备与发达国家当代战术车辆的技术差距,实现我军车辆装备的跨越式发展,满足我军未来发展战略及作战使用需求。 学习国外先进的军车技术,获得了大量难得的技术资料,在没有任何参考样车的情况下,这些技术资料为MV3的研发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经过项目团队两年多的艰苦努力,达到国际当代军车先进技术水平的MV3终于预研制成功,并得到军方的高度认可,使中国一汽在总装组织的“中型高机动性通用战术车辆研制订购一体化”招标中脱颖而出,战胜二汽、陕汽两家现役军用越野车生产厂,获得独家中标,承担起了新一代中型系列战术军车研制的历史使命。
解放新一代中型高机动性通用战术车辆(以下简称MV3),是在美、德、俄等发达国家,以强大的汽车工业基础为支撑,采用大量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发展、提升综合技术性能,车辆装备智能化趋势日益突现;国内现役军用越野车呈现技术老化,电子化、信息化几乎空白,产品保障性较差;国外对军用越野车关键技术实行壁垒,根本找不到也买不到开发所需的对标资料和参考样车,加之中国一汽已近20年没有研发生产军用越野车等困难条件下开始的。这就意味着MV3关键技术的研发几乎从零开始,可谓是中国一汽卡车开发以及我国军队车辆研制史上最难的开发项目。
这款满足了军队在机动性、生存性、环境适应性、保障性、测试性、电磁兼容性、可靠性等“八大领域”苛刻需求的MV3车,实现了关键技术与自主创新的重大突破,解决了电控共轨喷油系统设计、AMT自动变速器设计、大行程独立悬架设计、全时分动器设计、高位轮边减速器设计、动力与传动综合电子控制系统设计、综合优化的整车设计等七大设计难点;攻克了驱动系统扭矩分配控制、AMT复杂路面策略控制、高通过性预先控制、高越野速度的平顺性控制、高低温及高原适应性控制、可靠性控制、故障隔离与行驶能力保持等七大性能控制难点;突破了变刚度螺旋弹簧研制、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研制、综合电子控制系统研制、EMC、电控系统的标定、自动变速器执行机构研制、关键总成的试验技术等七大研制难点。
不但使产品在总成技术水平和作战使用性能方面相比我军现役越野车具有跨越式的提升,而且在越野机动性、环境适应性、电子信息化以及战场防护能力等方面接近美、德等发达国家当代军车水平。
MV3的开发,困难重重,一个个技术难点,一个个意想不到的问题,给开发团队不断带来新的挑战和新的压力。 由于MV3是军队的换代装备,军方也在不断地论证使用需求,不断地提高标准和要求,致使研制方案始终不能锁定,竞标技术方案一直在不断地变更,甚至是重大改变。作为项目负责人的何缨,一方面是科学、合理、细致地调整项目计划,把握项目的各个关键节点;另一方面凭借着她多年从事商用车整车开发的技术功底,积极组织中心各部门的技术专家、业务骨干,创新性地采用先进的设计、分析等手段,针对军车的关键技术变化和需求,调整设计方案。如:针对液力传动系统匹配、越野通过性控制、整车动态性能分析、三高环境适应性等技术,进行多种路径的深入研究、分析、试制与试验。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她带领项目团队,先后完成全新的两轮预研样车和竞标样车的研制,将多种技术方案分别体现在各轮样车中,通过模拟仿真分析、部件台架试验及整车的道路试验,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技术与性能的评价,择优确定了最终的竞标方案。
目前,国内只有中国一汽已经具备了自主电控共轨柴油机的研发与批产能力,也只有中国一汽技术中心能够自主开发电控系统的软件与硬件,其中关键技术已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而这些核心技术恰恰正是军车的安全保障。 2009年底,项目团队来不及庆祝独家中标的成功,即开始了更为艰苦的正式研制任务。MV3的作战使用性能是军方提出的,考虑到国内总成的技术水平,有些技战术指标如离地间隙、越野通过速度等与国外军车还有差距,但中国一汽军车设计室的研发人员主动挑战,对标美、德军车的先进指标,为MV3的开发确立了更高的性能目标。为提高军车的操纵性能,对标德国UNIMOG新型越野车,将AMT自动变速器的执行机构进行重大改型,首次在卡车上采用AMT离合器自动起步功能,并针对战术车辆的战场环境,增加了越野控制模式、抗电磁干扰及防水等功能。
英国《金融时报》2月8日文章,原题:中国求助民营企业精简臃肿的军队 王泽钢(音)位于山东的工厂制造煤炭业所用的采矿机械。但明年,他计划拓展业务,进入一个新领域:为中国空军制造喷气式飞机。在他看来,自己的产品被打下来越多越好。“蓝狐靶机”——他的工厂将制造飞机的推进器——的唯一任务是在航空武器试验时被击落。
由于全面改革,如王先生这样的民营企业家现在能够参与竞标,向解放军出售高科技飞机。曾几何时,解放军是抵御资本主义入侵的最后堡垒,但共产党一纸令下,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守卫森严的国防采购“密室”。以前,国防采购是少数拔尖的国有垄断企业的专属。
“我们从市场中要求不太高、技术不太难的部分做起。”王先生说。给靶机制造发动机或许是中国空军一项不太重要的任务,但这也是国有大厂放弃、让给民企的领域。而且,这是跨入一个赚钱行业的第一步。
决定引入民营企业是一项广泛改革的一部分,改革目标是精简中国220万之众的军队,把它打造成为一支能在西太平洋智胜美国航母战斗群的21世纪作战部队,而不是仅限于在苏联或日本大规模入侵时打赢低技术战役。
防务在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产业。过去20年来,北京谋求充当全球大国,军费几乎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让民企参与也是为增加透明度和打击顽固的既得利益者,这两点是造成中国军备采购成本虚高的因素。
“政府想要民营企业进入这个领域,根本原因在于希望更高效地使用军费。”退役解放军上校岳刚(音)说,“引入民营企业的竞争,打破以前军工集团的垄断,意味着他们将更好地钱尽其用和分配资源。”
与王先生合作的杨晓洁(音)表示:“做同样一件事,民营企业花的钱是国有企业的1/3。”杨女士曾在国有航空航天部门干过多年。她说,国有大厂往往看不起新来者。“从资质和经验来讲,民营企业显然不及国有企业。国企仍能吸引到学历更高、水平更好的名校学生。”但民企学得很快,她说。(作者查尔斯·克洛弗,陈俊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