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菏泽市人社局坚持以群众的需要和满意为出发点,针对群众的个性化需求,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
菏泽市人社局由“千人一面”服务模式,转变为“量体裁衣”的个性化服务。他们首先把准服务“脉搏”,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走访调查等形式,听取各类劳动者的意见建议,列明其服务需求清单。通过整合各种服务资源, 他们开通服务“绿色通道”,配备服务专员, 实施“一站式”便捷服务,确保各项 “私人订制”服务“落地生根”。
去年以来,菏泽市新增发放4亿元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带动2万余人实现就业。同时,菏泽市针对困难家庭、登记失业人员等群体,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手段托底安置,只要不挑不拣,让他们48小时就能实现就业。
截至目前,菏泽市帮扶困难群体就业2.5万人,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5万人, 技能培训30万人。就业工作基本实现想培训的有场所、想就业的有岗位、想创业的有政策。
“用这个微信公众平台感觉玩着也能办正事,想知道跟就业有关的信息,动动手指头就能搞定了。”近日,高校毕业生小王到市人社服务大厅咨询时,发现大厅里张贴着“菏泽大学生就业”微信公众平台二维码,用微信“扫一扫”后,便实现了手机上找工作的功能。
从去年8月4日起, “菏泽大学生就业”微信公众平台正式开通并上线运行,高校毕业生可以在手机上享受到实名登记、政策咨询、岗位推介等一系列服务。
近期,菏泽市利用该市大学生就业微信公众平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等,打造政府、用人单位、劳动者3方信息互动的劳动用工管理平台,建成以市信息中心为核心,以基层三级服务平台为基点,融就业、人才、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为一体,覆盖市、 区 (市)、 街道 (镇)、 社区(行政村)四级服务平台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城乡居民只需一张身份证,就可以从一体化信息系统中知道是否参保、缴费金额是多少等基础信息。
同时,菏泽市还对大学生创业工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凡入驻菏泽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大学生可享受10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50000元的无息担保创业贷款,近年,菏泽市已向各种创业人员发放1亿余元的小额担保贷款。菏泽市对吸纳登记失业人员及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与其签订1年及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给予每个岗位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500元的社保补贴。
近期,菏泽市人社局经过调研、论证,决定在该市人社系统抽调163名党员干部,到170个乡镇人社所挂职 “第一副所长”,推进工作任务落地,服务职能下沉。
曹县大集乡“第一副所长”李文革,邀请阿里巴巴淘宝大学讲师,为被授予中国 “淘宝村” 的该乡2村350多名村民,进行电子商务技能现场操作培训。定陶县仿山镇等人社所充分考虑老弱病残人员的实际,主动将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等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东明县大屯等乡镇人社所在柜台醒目位置张贴微信 “二维码”和“条形码”,开通微信服务平台……
目前,菏泽5个县已建立规范化综合服务中心,170个乡镇完成平台实体建设,6061个行政村设立人社服务站。 菏泽各基层在人力资源市场,设立了面向不同劳动者的自助信息查询、岗位智能匹配窗口,并依托街道(乡镇)和社区(行政村)就业服务平台,着力打造“半小时公共就业服务圈”。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菏泽人社局找准服务坐标,重归服务为民原点。他们印制了《服务规范细则》等要求,下发至基层单位,明确服务场所、服务语言等10章57条精细服务细则,将每一业务流程制作成动漫,透过群众的视角,利用电子显示屏等媒介,逐一展示办理过程。
“您的手续已办好, 欢迎您再来。”不到5分钟,工作人员就将这项毕业生报到手续办理完毕。期间,大厅里不时传来这样的声音: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及时和您联系”, “不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办事群众说: “现在跑腿少了,话好听了,事好办了,服务都有私人订制了。”
原文:利民之事 在这里丝发必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