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玩过瘟疫公司(Plague Inc.)这款游戏,你应该能对病毒的传染能力深有体会。Plague 也鼓励用户创造优秀内容,并会根据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将该条信息发布给距离最近的四名用户,初次“传染”达成。当初次传染者接收到信息后,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好恶决定是否继续传播该条消息。这意味着,Plague 并不需要社交网络中常见的 follow 和 unfollow 功能来让用户接收消息,而是以地理位置为基础,赋予每位用户极高的信息传播权。每位用户既可以是优质内容的创造者,又可能是高价值消息的传播者。
与必需寄存在宿主体内的病毒相同,在浩瀚的网络空间中,一条消息的寿命同样是有限的。Plague 并没有采用「阅后即焚」的极端短命模式,而是赋予每条消息七天的寿命。能够传染给多少人完全取决于消息本身的价值和传播路径对它的判断。
相比充斥着大V的微博和推特,Plague 的去中心化显然更加彻底。
在 Plague 手机端,所有内容都以卡片方式呈现,交互设计非常简单,上滑可将某条消息传播给5个人,下滑则意味着忽略该消息——即杀掉了其经由你传播出去的通路。进入消息详情界面,你不仅可以查看评论和回复,还能深入了解该条消息的地理传播路线、阅读数、传播比率等数据。对于企业用户,这些数据非常有价值。
Plague 目前支持纯文字、链接、图片和动图、以及短视频格式的内容分享,并且提供了“举报”功能来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适内容。简便快捷的交互、顺畅的浏览体验和去中心化的内容传播让 Plague 天生具备极强的用户粘性。而让用户「上瘾」恰恰是一款社交产品必不可少的特质。准备体验 Plague 的朋友们可要小心啦~
社交媒体从 Facebook 和 Twitter 时代演进发展至今,一类被严重忽略的信息是用户位置。尽管两大平台都支持添加地点信息,但它们从来都只是内容的附属,而非主体。陌陌发现了这个漏洞,它的口号是「总有新奇在身边」,鼓励用户主动探索附近的人,发现和建立有价值的人际关系——约炮只是其中最能撩拨用户心弦的一种。此时,用户位置信息的价值才被进一步发掘。而 Plague 索性直接依据用户位置填充社交内容,每一条消息都包含了精确到城市的位置信息,用户的信息流中完全没有时间线这一概念,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内容本身。假如未来某天,Plague 上诞生了第一位“大V”,那一定是内容的胜利,而非其他。
Plague 能带给普通用户的价值感也必定异常强烈。试想一下,你创造的一条消息在短短七天之内,漂洋过海,被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人阅读、分享、点评,这是一种何其真实而强烈的成就感?“If you are not paying for it, you are the product.”这句话最近因 Tim Cook 对 Facebook 的质疑而再次被提及。限于篇幅,我不打算深入展开讨论,因为这句话涉及到的用户隐私、商业模式、运营策略乃至网络民主等话题各个十分复杂。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你不可能通过收费建立一个不会泄露隐私且同时具备高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社交产品。如果说 Facebook 和 Twitter 实现了用户即自媒体的图景,那么 Plague 则为这个图景突破了地理位置的限制。这个图景通过互动和交流进化而来,而不是通过付费。
撰写本文的同时,我碰巧在 Plague 上发现了一些初创产品的营销内容。很明显,已经有部分开发者和团队开始重视 Plague 的传播潜力。在社会化生产和审核的平台上,优秀的产品和内容一定会更快速地得到市场验证。Plague 开发团队的营销背景想必会在商业化道路上起到关键作用。
目前,Plague App 已经上架 iOS 和 Android 两大平台的官方商店。与其静待观察,不如加入洪流,拥抱改变。
TECH2IPO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