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分析:电商与物流行业被改变和颠覆时的内在逻辑

2014-12-29 22:03:48

宏观上,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第一需要更大的泡沫,因为需要改变的东西比较多。第二,一旦形成了趋势以后,增长空间和速度在一段时间内比美国同类企业要更大。


在美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前十几名当中大都是零售网站。美国的线下发展是完整的迭代,基本是在完成了零售渠道和品牌渗透的充分市场化后,才通过提高效率的方式启动了电子商务,这个跟我们的状况是不一样。


其次,为什么只有淘宝变成了生态?原因是既然线下原来的渠道和品牌商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发展都非常不足,导致整个零售行业链条当中的基础设施不够。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更大的投资泡沫,或者说力度,使这两件事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被解决。


我刚才讲了,1985年出生的人到今天应该是29岁了,29岁的人开始消费家庭初级和中级消费品,他们会为家里买东西,所以是他们启动了超市市场,他们为什么买海外的东西,也是这个道理,因为他具备了这个消费能力,到了这个消费年纪,到了代表家庭买东西的阶段。


我解释半天只为讲一个问题,一个行业触发到线下有解决方案、有需求这一层的时候,一定要解决基础设施的问题。


现金流、信息流、物流大家都容易理解,但是触发基础设施改革的时候,生产制造方式有被改变吗?有开始被颠覆的迹象吗?有!我们发现了一些零散的现象,比如说3D打印、开源硬件等等。


中国的电商在启动阶段时,线下零售和基础设施发展非常不好,京东自建物流实际上是用自己的能力解决当时基础设施不完备的问题,这成就了它的核心竞争力。但当今天基础设施层已经开始改变的时候,如果按照京东这个模式再来一遍就会比较痛苦,因为现在的基础设施层跟六年前京东面临的状况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在基础设施层投资方面,我们有一点谨慎,因为我们担心,我们投资的基础设施最后会成为效率最高、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吗?


在中国的基础设施层发展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另外的两个小趋势。我们注意到,中国出现了非常多的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快递、外卖、社区电商等。这个行业中出现的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所谓人人快递这样的,用P2P和C2C的方式来解决B2C的快递模式的差异。这两种最后会成为基础设施的主流吗?这个问题我有一点答案,但是因为我没有仔细考虑,所以我暂且不讲。


我对移动电商没有想清楚,很久以前我坚持一个逻辑,因为移动电商的使用环境和用户的使用心理,它百分之百不会是一个店铺浏览式的电商。店铺浏览式的电商就是淘宝这样的,我在上面不断的找,不断的看,像逛商场一样。我的理解是,移动电子商务有一个很大的特点,用户的时间比较短,用户的屏幕比较小,用户的使用场景比较碎片。这就意味着用户的耐心要差一些,或者是说差很多。


所以我在两年多以前我就坚信,移动电商最后的解决方案应该不是一个店铺浏览式的。现在微信朋友圈上卖的大多是保健品或化妆品等单品高毛利的东西。但是,我想这也并不一定是一个终极形态,或者说不应该是一个最大的形态。最大的形态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中国的移动电子商务刚刚起步,最后哪一种模式跑得快,我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但是移动电商和原来的PC电商的最大不同是,现在零售行业的基础设施已经比淘宝出现时好很多,所以你说是不是我仍需要建一个千亿级、平台级的生态系统的电商,有可能。但就算要做同一个生态系统,和淘宝时代面对的问题也不一样,因为整个需求环境和基础设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来源:IDG资本 文/李丰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原文:分析:电商与物流行业被改变和颠覆时的内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