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李小加:香港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最佳窗口

2014-12-29 02:10:08

沪港通实现了境内外资金双向流动。港股通使人民币拥有了新的对外输出渠道,沪股通使境外人民币获得新的回流通道,促成了人民币的多方使用,这最终将助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李小加称,虽然目前这座“新桥”上的车流量还不多,但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下一步,我们会加快辅路建设,并着手完善桥上的指示牌、加油站和速食店等配套实施,为即将使用这座大桥的人们提供更多的方便。我相信,明年这座大桥一定会变得更热闹,届时有可能还需要建新的桥,毕竟,没桥的日子太久了。


截至沪港通“满月”,沪股通的总额度用量645.3亿元人民币,占整体3000亿元人民币额度约21.5%,;港股通的总额度用量则为83亿元人民币,占整体2500亿元人民币额度约3.3%。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也因沪港通而取得新进展。2014年11月12日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称,香港居民将不会面临人民币兑换限制,11月17日起取消香港居民每天兑换人民币的2万元限额。


随着各地投资者对沪港通的“认知曲线”进一步完善,港交所今后或将吸引更多内地、外国企业赴港上市。


李小加表示,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达到一定程度后,香港市场将融入许多内地投资者元素,其估值感觉、风险判断和现有投资者有一定不同,对发行商选择多元化投资者基础时也将产生影响。此外,内地投资者买香港股票还不仅是对资金的需求,更多的是对品牌和战略的需求。


除了发展香港传统股票市场,在李小加看来,香港要打造全方位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更重要的是发展包括固定收益、货币和商品等衍生产品。


李小加说道,香港有独特的机会窗口,可以成为期货、债券、利率、货币市场国际化的前端,使其能大踏步跨进国际市场,将香港从一个传统的股票市场变成全方位的金融市场。


在打造全方位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中,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无疑是一块“大蛋糕”。


不过,香港金融发展局去年底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规模、产品及国际使用程度仍属刚起步阶段,80%的人民币外汇交易、98%的人民币债券余额以及99%的人民币存款都是在内地发生。


与此对比鲜明的是,美元——其三分之二的外汇交易、30%的存款及10%债券余额均发生在美国境外。由此可见,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香港金发局推算,如果人民币在15年内国际化程度达到美元的三分之一,香港离岸人民币存量则至少需要11万亿元,以香港可持有其中50%的存量推算,香港的人民币存量在2028年将达到6万亿元。


原文:李小加:香港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最佳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