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1日,东北绿色食品产业联盟在大连启动,321家规模种植养殖加工企业成为首批联盟成员。联盟以东北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为基础,形成一个联合拓展国内外市场,利益共生、共享的紧密型联合体,构建的是一个全产业链的融合平台。
“可以说,东北绿色食品产业联盟是应时而生。” 大连金玛集团董事局主席、产业联盟发起人王延和表示,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需要新抓手,绿色食品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新路径,企业寻求商业机会发展需要新平台,生态绿色民生健康消费需要新渠道,产业联盟体现了经济社会对农业产业发展的现实要求。
“东北绿色食品产业联盟是个新型商业模式,可使联盟企业获得强大的竞争优势、产销无忧、共融共生共赢。”王延和表示,联盟将帮助各中小绿色食品企业完成产销对接和优势转化任务。
据介绍,东北绿色食品产业联盟,构建的是一个全产业链的融合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以东北顶级农产品为主体,保险、银行、认证、投资、媒体、物流、品牌、印刷、包装、检验检测、法律、养殖、种业、肥业等相关联产业相融合。
而传统农业所面临经营松散、资金短缺、销售困难,企业运营不灵、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好资源没有好市场等困境,亦可期待在此平台上得以破除。
东北绿色食品产业联盟通过搭建产销对接的服务平台,把东北地区的肉、粮油、蛋奶、山珍、菌类、水产、酒水、果蔬、调味品等九大绿色特色产业链的产品汇聚在一起。吸收并发挥了电子商务、物流和订单经济的重大作用,并同其他相关市场要素主体密切合作,形成有形市场、无形市场、虚拟经济、物流业等诸多经济要素组成的有机综合体,建立现代大农业的经营模式。
从2003年开始,国家三次提出振兴东北的要求。《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中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巩固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振兴东北的首要目标。2014年8月,国务院在《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中强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东北地区历来为全国的粮仓,在保障民众“舌尖上的安全”方面责任重大。
东北地区拥有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三江平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千里沃土、万顷良田。作为我国最大的绿色粮食食品产区,其森林产品、特色养殖和绿色农业闻名全国,造就了一大批绿色食品企业。
“但是不尽如人意的是,黑龙江的食品产业和粮食产出、畜牧业产出的比例还不相称,从种植养殖的现代农业发展,到加工到最后的仓储物流和营销,黑龙江有很多好的产品,没有实现在全国一二线城市的市场占有。”黑龙江省副省长孙尧表示,黑龙江的食品产业包括农业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合力。
“靠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靠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经营上来。”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朱立志表示。
“这个联盟把经过国家认证的从事绿色食品生产的中小企业纳入到一个平台里,提供技术支持、提供金融服务、提供渠道和终端,运行起来,无疑给中小农企带来福音。”佳木斯市郊区党委书记邱士林带来三家企业加入绿色食品产业联盟。
“东北地区要加快科技品质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农户合作制,充分利用现代市场,来保证农民的收益。”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产业与技术研究室主任张照新表示。
邱士林表示,长期以来,人们实际上陷入了用粮食增产来提高农民的收入,实际上好东西卖上好价钱、提高附加值,才能使农业产业进入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