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到自己的名字,就举手,大喊‘到’。”这是重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课最近开始实行的点名方式。PPT上,中间偏下的位置是学生的序号和名字。
学生邓为忠说:“一般老师会抽查70多个学生,点完名后,老师还会念一遍没有答到的人的名字。”不过,邓为忠和同学徐纯都觉得这样的点名方式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今年52岁的王克金介绍,因他的课是大班教学,人数多,若照着学生名单挨个点名,不仅浪费时间,坐在后排的学生有时也听不清楚,效率很低。
于是,王克金制作了一个点名幻灯片,146名学生的姓名均采用最大的96号字显示。按3秒钟切换一页的速度计算,如果点完全班约需要8分钟时间。“为了不占用上课时间,我点名会在上课前开始。”王克金说,他会根据教室的“上座率”估算出勤的学生,如果感觉差学生,他就会点名。
王克金坦言,《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是基础理论,他无法像“讲故事一样”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要重视课堂,掌握这些知识,“点名只是一种手段,根本还是要学生自己愿意学。”
多数受访大学生表示,无论点名的形式如何变化,本质都是在查出勤率。他们认为,教师的讲课水平越高,翘课的学生就越少。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金融英语的任课老师把每个同学的免冠高清照片用投影仪放出来,每点击一个同学的头像,必须由本人站起来答到,只有长相、姓名、学号完全一致才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