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飘在空中的2015年自主招生政策,终于落地了。被诸多名校称为2015年高校自主招生“指挥棒”的教育部红头文件,终于公布了。
变化一:增加自招录取批次,北京考后知分报考做实
当然,从这个政策来看,作为多年从事高考志愿填报研究的我们,从中“嗅出”了特殊的“味道”,那就是北京2015年高考志愿填报模式,将铁定为“考后知分大平行”填报模式。之前有媒体曾吹过风,但官方又跟着辟谣,到最后却没有了声音。那从这次教育部公布的政策来看,北京志愿中肯定会设有“自主招生录取”批次。同时,按以往一些省份(如新疆)考后估分填报志愿方式经验来看,在高考一周后就开始让考生估分进行志愿填报,而且至少给考生留足有一年以上的考试估分经验,让考生更好适应考后估分填报。因此,我们可以大胆论断2015年北京高考志愿填报肯定会是知分填报。
2015年北京志愿填报改为考后知分,这样平时纠结于“市排名多少”的困惑就不再有了,因为孩子高考填报志愿时已经明确知道分数在全市文理科的具体排名。而且不会取消批次,本科仍然分为一本、二本、三本,每个批次内所填志愿都是平行关系,计划每批次可填6至8所院校。这样让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更大胆,风险也更小了,心里也更有底了。
变化二:自招定位更加精准,偏才怪才更有机会
另一方面,《意见》特别提出一点:“对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特别突出的个别优秀考生,经向社会公示后,由试点高校提出破格录取申请,经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录取。”说白了,过去个别在某个学科上出类拔萃但高考不到“一本线”的学生,无缘名校。今后,这类真正的“偏才怪才”也有可能被名校录取。以后类似于蒋方舟这样的“偏才怪才”将会更多涌现出来。
变化三:高考加分项目明显取消,凸显自招加分“含金量”
变化四:自主招生改为高考后,申报工作还在高考前
2015年自主招生改为高考后,这个政策已经是明确的,已经让家长和考生吃了“定心丸”了。不过这次《意见》中更加细化了具体的时间节点,同样备受关注。比如,在2月底前各高校发布招生简章,3月份考生提交申请材料,4月份高校审核考生材料,4月底前公示通过名单,6月10日至22日高校考核,高考出分前确定入选资格名单。在确定了具体的时间节点后,考生和家长就在等2月底前各高校公布的招生章程,看看都有哪些具体细则了。
值得注意的是,2月底前公布招生章程这个时间节点,正值高三学生期末考试,以及中学开始放寒假,高校也陆续放寒假。一过完年也就3月上旬了,就开始申报了。其实看来,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要准备的申报材料还是尽量及早准备。也就是说,2015年自招家长要承担的工作量加大了,父母有时间帮助孩子准备自招各种材料,孩子就有可能占据更多的机会。因此说,自主招生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是“拼孩子”,事实上更是“拼父母”。另外在4月底前才公布初审结果,而这时正值考生高三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一模”。如果自招的初审失败,多少肯定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情绪。
变化五:高校不能向中学分配名额,不意味着“校荐”就完全取消
在这次教育部《意见》中规定,高校自主招生是对现行统一高考招生录取的一种补充,要着力解决自主招生中存在的“掐尖”、“小高考”等问题。试点高校不得向中学分配推荐名额。考生向试点高校提出申请,考生所在中学(单位)或原毕业中学、社会团体或专家个人等均可实名提供推荐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在以往中备受关注的“校荐”就没有了吗?同样优质的学生该如何申报自主招生?其实,我们分析猜想,虽然高校不得向中学分配推荐名额,但不代表中学不能向高校推荐优质考生。也就是说,中学会参考往年本校所能拿到某所高校给与的校荐名额,会推荐一定数量的优质学生,也变相与算是“校荐”。还有一种情况,即便中学不这样做,高校在具体的招生章程中,也会设定一定的“门槛”,让部分优质学生“跳到自己的碗里来。”
变化六:自招联盟取消不代表不合作,填报志愿也有启示
在之前的自招改革中,已经明确了2015年自主招生铁定取消联盟,也就是往年的“北约”、“华约”、“卓越”、“学院路”等联盟将不复存在,而各个高校也将改为单兵作战。但是,取消了自招的联盟,并不意味着这些联盟不合作。
另外一个给我们家长的启示是什么?也就是在最终的填报志愿中,对于关注人文社会学科的考生,可以更多考虑“北约”阵营的高校,对于关注工科的考生,可以更多考虑“华约”和“卓越”联盟的高校。当然,关注行业黄埔院校,就可以考虑“学院路”院校联盟。当初结盟合作,是有其原因的。
变化七:高考后的考核明确,录取要求框定
这次教育部《意见》也明确了2015年自主招生高考后的考核要求,“考核由试点高校单独组织,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要合理确定考核内容和形式,重点考查考生的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充分发挥学科专家的作用,探索完善科学、有效、简便、规范的考核方式。如需笔试,考试科目原则上一门、不超过两门。
据此,我们分析认为在2015年自主招生改革动作之大,时间之紧的情况下,大多数高校最多也就考核一门,甚至不考笔试,更多看重平时的综合表现、成绩以及面试。而且即便考核,也很可能按照不同学科的特色设置不同的自主招生考试方式。比如,数学系的考生由数学系来测试,文学系的考生由文学系来测试。武汉大学已表示会采用此种模式。
此外,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表示,试点高校要在各省高考成绩公布前(最晚6月22日前),确定入选资格考生名单、专业及优惠分值。《意见》要求,入选考生高考成绩总分录取要求,原则上不应低于考生所在省(区、市)有关高校同批次同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还有就是对于个别优秀考生,破格录取。
变化八:中西部农村地区适当倾斜,给更多寒门学子机会
在这次教育部《意见》中规定,“试点高校组织相关学科专家认真审核,合理确定考生名单,向中西部、农村地区适当倾斜。”这让我们看到国家正在让更多寒门学子、欠发达地区的学子中的“偏才怪才”,也有机会通过自主招生加分,入读更优质的高校。
2015年自主招生教育部已经确定了“红线”,想必各高校招办正在抓紧制定自招细则,具体何去何从,我们还要再稍等一段时间,给高校有个消化的时间。作为2015年考生和家长来说,无疑自主招生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但是当下还是一边要静候细则,更重要的是调整心态,积极备考才是王道。
自主招生是提前,高考努力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