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社科院:“十三五”经济增速下降到6%-6.5%

2014-12-18 09:08:27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副研究员陆?D指出,如果减税比例为五分之一,延长退休年龄5年,全要素生产率可以提高,这时候改革红利将减缓经济减速的趋势,“潜在经济增长率可达7.62%”。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即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


潜在经济增速是在能源、资源、人力资源等条件下可以支撑的经济增速。2012、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为7.7%,2014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为7.4%。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除去非正常年份的最低值。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


“十三五”经济增速或再下调


屈指算来,从2007年中国经济增速在14%左右,到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7.4%,中国经济增速已经连续7年放慢。


12月1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经济已经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5年经济蓝皮书报告,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平均经济增速为10%左右,但是到了“十二五”时期(2010-2015年),潜在经济增速降到了7.6%,“十三五”则会进一步下降到6%-6.5%之间。


在12月17日的论坛上,不少专家建议,要使得经济增长稳定在合理区间,可以采用结构性减税、放开二胎,以及延迟退休等措施。


陆?D认为,如果减税比例为五分之一,延长退休年龄5年,全要素增长率(TFP)从1.4增长到1.6,这时候改革红利将减缓经济减速的趋势,此时,潜在增长率可达7.62%。


中国社科院近期发布的2015年经济蓝皮书指出,如果现在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政策,则从短期看,对经济不利,但是从长期看,可以对经济增速起到0.4-0.5个百分点的正效应。


即如果全面放开二胎,到2050年中国经济增速为4.2%左右,否则只有3.8%左右。


而正是因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下降,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低成本劳动力因素减弱,成为经济持续放慢的推手之一。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指出,“旧常态”下,每年数以千万的劳动力从闲置或半闲置的状态投入制造业,是支撑我国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但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意味着传统意义上廉价劳动供应模式已经终结,即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随之上升,劳动投入相对下降。


但是新常态下也有新的发展模式,结构性减税可以提高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的比例,则有利于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增加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


资本和劳动之间此消彼长、此强彼弱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中都存在。“我们现在需要提高居民的收入占比,我们需要因此增加居民的消费水平,首先就要促进公平分配。应当说,经济增长速度到中高水平,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了前提性条件。”李扬说。


原文:社科院:“十三五”经济增速下降到6%-6.5%